身為一個乳癌四期的病患,我一直很想談論關於「死亡」的議題,

又怕在我狀況不好的時候談,讓大家有不當的聯想,誤以為我馬上要掛了,

所以趕快趁現在狀況好時,寫下這篇文章。

large_2274169512.jpg

 


關於死亡,傳統的儒家思想是偏向避而不談的,

原因是孔老夫子說的一句至理名言:「未知生,焉知死?」(論語,先進第十一)

意思是「人生的道理都還沒能完全弄明白,又怎麼能瞭解死亡呢?」

然而現實一點來看,人只要有生,就會有死,不去談論並不代表就不會發生。

 

聖經中,所羅門王寫道:「凡事都有定期,天下萬物都有定時,

生有時,死有時,栽種有時,拔出所栽種的,也有時。」(傳3:1-2)

從一粒微塵到遼闊的宇宙,凡存在的都有生命的界線,時間或長或短而已,

身為一個癌症病人,我們只是幸運地比其他人能夠更早開始,去思考和預備這個必經的人生歷程。

 


曾讀過印度詩人泰戈爾的著名詩句:「使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

(Let life be beautiful like summer flowers and death like autumn leaves.)

但那畢竟是詩人本性的浪漫情懷,因此我更欣賞侯文詠直白的一句話:

「我怕死,而且怕得要死。」

 

去年五月,我被醫生宣布病危,要家人做最壞的打算,

連禮儀公司、告別式和遺產分配都確認好了的那時,我寫了信請鄭明析牧師幫忙禱告,

因為每天從世界各地寄去,請他幫忙代禱的信件太多,

我真的沒有抱任何期望,結果卻意外地收到了回信。

 

鄭明析牧師的回信中,其中一段是這麼寫的:

坐車的時候也是,若時機到的話,即使稍微再多坐一下,到了自己的家前面時也是得要下車,

同樣的你也是如此。如果脫離肉體,你的靈就可以到世上往返。

只是看的人覺得可惜,但離開的人睡覺到一半就會走。

32796666101_7be34d9775_b.jpg

我想,這應該是對於「死亡」最貼切又美好的詮釋。

 

收到那封信後,雖然對於愛著我及我愛的人們仍會不捨,

但對於「死亡」這件事情本身,從當下的不安、擔憂和恐懼,我開始能逐漸釋懷。

 


跟許多病友聊天,發現多數人都有類似的經歷:

 

原本你只是覺得身體不太舒服,結果看了醫生、做了檢查,

甚至有些人只是自己上網搜尋了網路文章後,「被宣布」罹患了怎樣怎樣的疾病,

那瞬間,你突然意識到:「天啊!原來我的病這麼嚴重!」,

然後開始感到絕望,覺得自己快要死了,整個身體狀況也越來越不好。

30408491864_2aabbeba4e_b.jpg

 

去年五月,我也經歷了這樣的心路歷程,

醫師宣佈病危的當下,我就像一個囚犯聽到了自己的宣判,心情隨著那話語跌落谷底,

但是時至今日,將近十個月之後,我依然健康地每天活蹦亂跳,

因此我可以很明確又肯定地告訴大家幾件事:

 

1. 「醫生」並不是神,只有「神」才能夠判定一個人的生死。

2. 「醫學」只是人類目前研究的結果,「超越醫學所能解釋的神蹟」至今仍每天在世界各地發生。

3. 統計上的「存活率」只是一個參考數字,那是別人的數據,並不是你的數據;

就像即使率取率只有1%,對於考上的人那機率就是100%,所以完全不用想太多。

 


整篇文章中,我想說的是,

肉體到了界線的時候,我們就像公車到站一般,帥氣地下車離開吧,

但若還沒到那時候,就不要自己嚇自己,

把那時間用來思考能夠做些什麼,未來才沒有遺憾,並全力以赴地實踐,

這樣的人生才是更有意義的

 

最後,以一首鄭明析牧師的詩--「我」來做結尾:

雖只是一片小瓦片
滿載著千年的夢
我每天以希望搖櫓前進


「實踐勝於言語」

身體弱小都可被了解
眼雖小 這世界 那世界
都可看穿
手和腳像鋼鐵般
在我一生中使用 綽綽有餘

以此身軀
為我
為家庭
為民族
為世界
為天主
毫無遺憾地奔跑使用

 

靈感的詩_我-1.jpg

圖片取自:見面與對話 https://god21.tw/2016/09/16/well-i/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癌症 死亡 鄭明析
    全站熱搜

    小右or姐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