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4-06-12 北京新浪

 

“癌症性格”一說在社會上有著相當深厚的群眾基礎。很多人都深信:具有一些特定性格特質(比如神經質、易怒、悲觀或是孤僻)的人群更容易成為癌魔狩獵的對象,而開朗樂觀則有助於預防和治療癌症。這種觀點究竟有沒有根據?一切事實都需要科學來仲裁。這一次,讓我們根據權威機構美國癌症協會(American Cancer Society,ACS)的信息,來逐一說明癌症與心態、性格等精神領域特徵之間的關係。

 

心態與癌症

 

“癌症性格”這種觀念無疑也影響著很多不幸的癌症患者。當醫生告知他們診斷結果時,他們常常會無法控制住這樣的念頭:

 

-我生癌是不是自找的?

 

-我的不良情緒會不會加快腫瘤生長、影響治療效果?

 

-假如我想像我的身體正在與癌症搏鬥、或者暗示自己我其實沒事、這樣做能不能控制住癌症的發展?

 

-如果我放鬆心情或者保持積極樂觀的態度、我的癌症是否可能被治好?

 

面對癌症的診斷,處理好情緒與感受等心理活動固然是很重要的。針對人們的情緒以及人際關係進行的治療(有時被稱為社會心理干預)能夠有效地幫助癌症患者保持樂觀心態、改善生活品質。然而,不得不遺憾地說:並沒有良好證據能夠證明諸如此類的心理干預能夠降低罹患癌症的風險、預防癌症復發或者幫助患者活得更久。當然,這不是說集體支援、個體化治療、正唸法以及放鬆療法等手段就沒有價值,它們仍然有助於緩解精神壓力以及伴隨癌症診斷而產生的低落情緒。

 

性格特質與癌症

 

多年來很多人深信某些特定性格類型的人群更容易患癌。大家普遍認為神經質或內向性格的人群風險更大。還有一些人據此相信性格特質還影響著癌症的預後——具有“癌症性格”的患者會死得更早。

 

雖然也有一小部分研究支援此觀點,但這方面絕大多數研究都傾向於提示性格與癌症之間沒有關聯。科學家們注意到,這一小部分研究常常規模較小、設計不良或者沒有進行充分對照。這就意味著,這樣的研究結果更可能是研究偏差或者隨機概率所導致的。同時,一些學術刊物還存在發表認為癌症與性格之間有關係的研究,而拒絕陰性結果研究的傾向。道理很簡單:認為癌症與性格之間有關聯的文章顯然更加吸引讀者眼球。

 

在2010年,迄今為止規模最大、設計最為良好的一項科學研究得以發表。該研究涉及60000名受試者,並對他們進行了至少30年的跟踪隨訪。這項嚴謹的研究充分考慮了吸煙、飲酒以及其他已知癌症風險因素,結果卻沒有找到性格特徵與總體癌症風險之間的關聯。甚至,性格特徵與癌症生存率之間也沒有關聯。

 

樂觀的態度會影響癌症嗎?

 

癌症患者及其家屬常常會因為他們對於癌症所產生的情緒反應而蒙受負罪感。他們可能會強迫自己在任何時候始終保持樂觀正面的態度。然而這是不現實的,根本無法做到。這種壓力可能來自癌症患者自身、來自他人,或者兩者皆有。事實上,悲傷、抑鬱、負罪感、恐懼以及焦慮等心理變化都是正常的,是一種面對重大人生變故時的必經過程。逼迫自己忽略這種感受或者對他人閉口不談只會令患者感到更加孤獨,進而導致痛苦的情緒進一步惡化。有些患者一旦感覺自己無法總是保持樂觀時就會自責、負罪感深重,這同樣會加重情緒負擔。

 

樂觀真的能戰勝癌症麼?

 

另一方面,有些癌症患者相信精神的力量能夠阻止這一嚴重疾病的發展,這在本質上其實是同一種思維方式的兩種表現形式。這樣的信仰無疑頗具安慰作用,令人在面對癌症風險時獲得些許安全感:如果這是真的話該有多好!癌症患者們就可以利用意念的力量阻止惡性腫瘤的生長。可惜,這種意念不利的一面在於,一旦癌症患者無法完美地保持這種信仰,他們就又會陷入自責。

 

為了深入瞭解心態和生存率之間的關係,科學研究者們對1000名以上腦部與頸部惡性腫瘤患者的情緒狀態進行了觀察。經過一段時期之後,在情緒狀態方面得分高的患者與得分較差的患者之間並未顯示腫瘤生長速度與存活時間長度方面的差異。基於目前對於癌症發生與發展的瞭解程度,沒有理由相信不良情緒會導致癌症或者加速癌症的發展。

 

心理療法能夠延長癌症患者的生存嗎?

 

在癌症與心理療法以及壓力緩解治療領域的研究呈現出錯綜複雜的結果,這種現象困擾著研究人員以及癌症患者們。例如,1989年大衛·斯皮格爾(David Spiegel)及其同僚們似乎發現心理治療與較長的患者生存時間存在關聯,但是開展同類研究的其他研究人員卻未能得到同樣的結果。

 

2004年的一項研究回顧梳理了大量設計良好、針對接受心理療法的癌症患者(1000名以上)的研究結果,最終沒有發現心理療法對延長生存的作用。

 

到了2007年,另有研究人員對所有此前的研究進行了回顧。除了一組對象醫療狀況顯著不同影響了結果以外,他們沒能發現任何一項針對心理療法與癌症生存時間的隨機臨床研究顯示心理療法能夠帶來積極的效果。

 

最後,斯皮格爾本人也於2007年以一群新的患者為對像做了重現1989年研究的嘗試,以確認是否能夠獲得與之前那次試驗同樣的結果。這次研究的結果提示,接受心理療法的患者的生活質量確實得到了改善,然而這一次他們在生存時間上並沒有與其他患者顯示出差別。

 

過去幾十年間的研究發現,通過互助小組向癌症患者充分提供信息有助於減輕壓力、焦慮以及疲勞等症狀,降低抑鬱症發生的可能性。

 

這些互助小組的存在的確可能改善生活品質。然而,現有科學證據卻不支援互助小組或者其他形式的精神健康療法能夠使癌症患者存活得更長久。

 

精神健康療法與情感支援

 

癌症侵蝕著人的身體,同時也影響著人的情緒與感受。然而我們不建議將某些宣稱能夠阻止腫瘤生長的精神健康療法作為癌症治療的唯一手段,也不應該僅僅因為有人認為那樣能夠延長生存期而去嘗試。但是,精神健康療法以及情感支援的確能夠幫助癌症患者和他們身邊的人更好地應對癌症。癌症患者可以考慮和他的癌症護理團隊進行溝通,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靠自己度過癌症診斷與治療週期,而有時也不妨和其他有同樣經歷的患者進行交流。

 

癌症患者的心態、情感以及心情很可能每一天,甚至每一小時都在變化。或許某一天他會感覺非常良好,但是到了第二天卻又變得非常糟糕。需要記住的是,這是非常正常的現象。並且假以時日,絕大多數患者都有能力面對疾病的現實,在生命的旅途上繼續前進下去。當然,一些患者可能需要向互助小組或者精神健康方面的專家尋求額外幫助。患者應該振作起來尋求必要的支援,讓自己保持最佳狀態,儘可能享受最高品質的生活。

原文網址:http://digital.sina.com.hk/news/-7-1524611/1.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右or姐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